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對《2018-19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回應- 政府重視創科 佔《預算案》三分一開支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對《2018-19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回應-
政府重視創科 佔《預算案》三分一開支
《2018-19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新鮮出爐,總體而言「香港資訊科技聯會」(以下簡稱「聯會」)對財政司陳茂波司長額外預撥五百億元發展「創新科技」(第63-75段)表示歡迎。《預算案》總開支約一千五百億元,「創新科技」佔了三分之一,相當可觀。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相比,今年《預算案》投放於資助業界發展的撥款數目比資助開發基礎建設的多,包括一百億元注資創新及科技基金(第66段)、七十億元支援香港科技園公司租戶及培育公司(第68段)、兩億元給數碼港加强支援初創企業及成立吸引跨國公司落戶香港的「易着陸」計劃(第69段)、一億元推動「電競」產業發展(第70段)、企業研發退税(第71段)、放寛科技券申請(第73段)、五億元支持專才培育計劃(第74段)等,業界將會可以直接受惠。儘管如此,「聯會」對《預算案》部分「創新科技」措施有以下的建議和意見。
第64段提出四個創科發展範疇,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再者,政府將朝著《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特首所制定的八大方向:「增加研發資源」、「滙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基金」、「提供研發基地」、「檢視法規」、「開放政府數據」、「政府帶頭採購」及「推行科普教育」,重點促進這四範疇的發展。「聯會」認為《預算案》與《施政報告》首尾呼應務實並具策略性。投資生物科技助紓緩香港社會持續老年化的問題,投資人工智能助香港開拓新商機,投資智慧城市助落實《香港智慧城市發展藍圖》,與及投資金融科技助促進傳統金融産業創新。雖然如此,《預算案》只是提出預留一百億元促進生物科技及人工智能創新平台(第67段),但對其他兩範疇的投資預算卻沒有關注。
第65段指政府將投放二百億作落馬洲河套地區第一期發展之用,此舉刻不容援。政府計劃把河套區打造成為「香港深圳創新及科技園」,由港方全面管理。香港在大學硏發能力及不同領域方面(例如金融、法律、國際化、經濟自由度等)的「軟實力」優勢,配合起深圳的高效產品化能力及内地的龐大市場,相得益彰,將會擔當「粤港澳大灣區」創科產業「引進内,走出去」的重要樞紐。然而,創科産業發展爭分奪秒,政府在進行第一期工程之餘,亦要同時與深圳市政府緊密合作,充分利用「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優勢,更可以循著上述八大方向,創造包括港方(一公里)及深方(三公里)的有利創科產業環境,達至三加一大於四的效果。這些工作影響深遠,政府應該考慮撥發額外資源去處理。
「聯會」贊同政府預留一百億元為創建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及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創新平台,並為落戶平台的非牟利科研機構提供財政支援(第67段)。「聯會」認為政府可考慮把支援計劃延伸至工商業界,使從事科研的世界頂級企業也可受惠,選擇來港發展。
政府鋭意推廣電子競技(第70段),將預撥一億元支持該產業發展。環顧全球「電競」發展趨勢,從經濟角度考慮,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無可厚非。不過現時香港社會普遍對這「運動」的認受性甚低,政府有必要從教育著手,帶領普羅大眾多了解「電競」的運動特質及其正面意義。不然的話,「電競」推廣以「錢」途掛帥,恐怕會事倍功半。
為推動香港「再工業化」,政府於2017年4月成立了「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並正在興建配合的基礎設施(第72段)。實際上,「創科局」剛成立時,政府已推出「再工業化」的發展目標,但業界對其具體發展卻不太了解。所以「聯會」認為《預算案》只是針對基建投資並不足夠,政府應該盡快制定香港「再工業化」的策略,當中包括明確的「關鍵成效指標」(KPI)。
最後,《施政報告》中科普STEM教育是創科發展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但《預算案》並沒有落墨。STEM教育對培養未來創科人才尤其重要,「聯會」建議政府設立常規撥款持續支援師資培訓,與及開設更多(例如在每區)STEM資源及培訓中心。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
參考網址:
https://www.budget.gov.hk/2018/chi/budget13.html
《2018-19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 「創新科技」(第63-75段)